敦煌佛学

“画中有话”—— 传承中的格律之美

发布日期:2020-05-25 00:37:37

敦煌莫高窟作为当今世界延续时间最长、保存规模最大、保护最为完好的佛教石窟群而被世人称赞为“沙漠中的美术馆”、“墙壁上的博物馆”。如此精彩绝伦的艺术长廊和千年不断的历史文明,每年吸引着数以百万计的人们前来欣赏赞叹、考察学习、甚至是虔诚礼拜为之朝圣!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莫高窟,我们精心编写了敦煌莫高窟“画中有话”系列赏析。这里的“画”不仅仅是莫高窟的壁画还有莫高窟的塑像、建筑、历史图片、历史遗迹等等。在我们眼中他们都是一幅幅鲜活的历史画卷,我们将用充满温度感的文字来传递出历史信息的点点滴滴,“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大家聆听到绘画的声音,让声音传递美丽的绘画!

 

传承中的格律之美.mp3来自敦煌研究院文化弘扬部00:0004:42

    佛教中的造像题材多种多样,从苦修、禅定、说法、涅槃等单体形式到释迦多宝像、三佛、七佛等组合样式,皆是根据佛教典籍或教派发展衍化而来。


    敦煌地区在北凉石塔上就出现了三佛样式,在北朝石窟之中更是运用壁画或塑像来诠释这一主题,在莫高窟隋代第244窟便首开先河,塑造了三佛为主的三世佛题材。三世佛分为竖三世和横三世,以时间先后为基准的竖三世,即为过去佛迦叶佛、现在佛释迦牟尼佛、未来佛弥勒佛;而横三世则为空间上的再现,东方药师佛、中央释迦牟尼佛、西方阿弥陀佛。


    第244窟中贴壁塑造的三世佛,再现了佛教法统传承的竖三世佛。三组造像分别为主尊佛、弟子及菩萨,其中未来佛是以菩萨的形象所塑造。这也源于《弥勒上生经》中的记载,未来佛本为补处菩萨,在现在佛释迦牟尼佛涅槃后的五十六亿七千万年,方转世成佛。


1.jpg

第244窟全景图

    隋代时期的佛、菩萨、弟子等造像,身形高大浑圆、色彩艳丽饱满、衣饰精致古朴,完全展现了成熟大胆的艺术风格。隋代时期也摒弃了北朝佛教造像“梵像西来”的特征,逐渐加入了更多中国传统元素,又由于隋代大力经营西域,其间也不乏出现了一些特殊的中亚织锦纹样,例如:联珠狩猎纹、联珠翼马纹等等。


2.jpg

过去佛及胁侍菩萨像   莫高窟第244窟南侧

    此窟造像对于人体比例拿捏有度,也成为隋后期造像为唐代塑像世俗化打下的坚实基础。在人物衣纹处理上,北朝时贴泥条和阴刻线的手法逐渐被替代,更多的是采用突出衣服织锦纹理的写实方法,让观者可以清晰感受到衣物真实的厚重质感。


3.jpg

弥勒菩萨及胁侍菩萨像  莫高窟第244窟北侧

    对于菩萨衣饰的处理较为丰富多彩,彰显着隋代丰厚而奢华的经济脉动。菩萨所配璎珞展现着来自中原的风格,把仅仅集中在菩萨上半身的装饰,逐渐延长至全身,在交叠变换的位置加入大佩和绶,使菩萨身形显得更为纤长、造型更为庄重。


4.jpg

菩萨像      莫高窟第244窟北侧


    菩萨锦裙纹饰精彩绝伦,在连绵细密的几何图案组合下,运用色彩的转换和经纬线肌理的表现,创造出华丽别致的织锦效果。


    这些独立的几何纹样,如菱形、方形、椭圆形、折线等等,不断连续排列,再加之个别细小的几何块面,有规律的相间填充,构成了以几何骨架为主体,“剖方为圆,依圆成曲”的标准格律式构图。


    在统一与变化、节奏与韵律中,这些格律式的图案组合映刻出隋代造像追求风清骨峻的气质和洒脱飘逸的设计。佛、菩萨、弟子这一尊尊的造像,其秀丽、精细、隽健的线条,华丽而清雅的色彩,让整个隋代充满了精神至美。